截至 2025 年 9 月 29 日 17 时 12 分,美元兑人民币汇率报7.1180,较前一交易日的 7.1349 显著回落,单日贬值幅度达 0.24%。这一数据延续了 9 月以来的升值趋势 —— 本月汇率已连续六个交易日走强,离岸汇率此前更是时隔 10 个月重回 7.1 区间。
从银行外汇牌价看,主要金融机构报价呈现同步波动:中国银行美元现汇买入价为 711.04,现汇卖出价为 714.03;工商银行现汇买入价 710.91,现汇卖出价 713.40,各机构价差保持在合理区间,显示市场流动性充足。
年内走势回溯:从承压到反弹的逆转
2025 年人民币汇率呈现鲜明的 “先抑后扬” 特征:
年初承压阶段:1 月中间价一度跌至 7.1708,受美国加息预期与国内宽松货币政策双重压制,4 月上旬离岸价甚至触及 7.4295 的阶段性低点;
8 月拐点出现:在岸与离岸汇率一度跌破 7.0 后迅速反弹,单月涨幅分别达 0.83% 和 1.21%,中间价于 8 月 30 日升至 7.1030,创 2024 年 11 月以来新高;
9 月强势突破:汇率突破 7.12 关键阻力位,截至 29 日,月内累计升值幅度已达 0.73%,扭转了上半年的贬值态势。
核心驱动因素:内外部力量的共振
中银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管涛指出,此次汇率走强是内外部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,具体可归结为三大支柱:
- 美元指数走弱奠定外部基础
美国 “例外论” 破产引发市场对经济衰退的担忧,叠加美联储降息预期升温,推动美元信誉受损。鲍威尔近期讲话后,市场对 9 月降息的预期概率回升至 90% 以上,美元指数单日曾跳水 0.94%,为人民币升值创造了有利外部环境。此外,美国政府的弱势美元策略旨在刺激出口,进一步加剧了美元的下行压力。 - 国内经济韧性提供内在支撑
8 月外贸数据超预期向好,叠加稳增长政策持续发力,跨境资本流动显著改善。国内消费市场在数码产品、家装换新等补贴政策推动下活力回升,科技创新领域的突破更强化了市场对中国资产的信心,引发人民币资产重估热潮。央行则通过连续上调中间价释放稳预期信号,8 月下旬累计调升 258 个基点,有效引导了市场共识。 - 市场情绪反转形成助推力量
离岸市场率先突破 7.1 关键点位后,触发大量空头回补操作,进而带动在岸市场跟涨,形成 “离岸引领 – 在岸跟进” 的联动效应。当前离岸与在岸汇率价差仅 47 点,显示市场预期高度一致。
市场传导效应:从资产价格到企业经营
汇率的持续升值正对资本市场与实体经济产生多维度影响: - 资本市场迎来资金红利
A 股市场:8 月北向资金净流入超 800 亿元,重点增持银行、公用事业等高股息蓝筹及 AI、半导体等科技成长股。9 月 29 日上证指数的 V 型反弹与汇率升值形成同步共振,印证了股汇联动逻辑;
港股市场:人民币升值直接提升中资企业盈利的人民币计价价值,南向资金 8 月净增 500 亿港元,科技龙头与半导体板块成为配置焦点;
大宗商品:美元走弱推动黄金、原油等以美元计价的商品价格反弹,同时人民币升值降低了铁矿石、大豆等进口原材料成本,缓解了制造业企业的成本压力。 - 企业经营喜忧参半
进口依赖型行业显著受益:航空业燃油采购、造纸业木浆进口等美元结算成本下降,利润率有望得到改善;但出口企业面临汇率波动压力,尤其是议价能力较弱的中小外贸企业,需通过外汇衍生工具对冲风险。
前景预判:多重情景下的波动路径
综合市场分析,未来 1-3 个月人民币汇率可能呈现以下发展态势: - 基准情景(概率 60%)
若美联储 9 月如期启动降息,且国内经济数据持续改善,人民币汇率有望测试 7.05 阻力位。这一情景下,股汇联动效应将进一步显现,外资流入规模可能持续扩大。 - 风险情景(概率 30%)
若美国通胀数据反复导致降息推迟,或国内消费复苏不及预期,汇率可能回调至 7.15-7.20 区间。需重点关注 10 月美国 CPI 数据与国内三季度 GDP 增速对市场预期的影响。 - 乐观情景(概率 10%)
若中美经贸磋商取得突破性进展,叠加科技产业迎来政策红利,人民币汇率有望突破 7.0 心理关口,重回 6.9-7.0 区间波动。
结语:在波动中把握平衡
当前人民币汇率的双向波动特征日益明显,正如管涛所言,影响升值与贬值的因素同时存在。对于投资者而言,需密切跟踪美联储政策动向与国内经济数据;企业则应建立常态化汇率风险管理机制。在全球经济格局调整与国内经济转型的双重背景下,人民币汇率的稳健运行,将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支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