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基础认知类:先搞懂市场 “基本盘”
这些术语是看懂行情的基础,就像学开车要先认仪表盘:
牛市 / 熊市:牛市指市场持续上涨,大家都在赚钱,像春节前的菜市场越热闹越涨价;熊市则是持续下跌,好比雨天的地摊,再便宜也少人问津。
开盘价 / 收盘价:开盘价是每个交易日 9:25 集合竞价确定的 “起步价”,收盘价是 15:00 收盘时的 “收尾价”,相当于商店开门和打烊时的商品标价。
成交量 / 成交额:成交量是当天成交的股票数量,成交额是成交总金额。好比奶茶店的订单量(成交量)和营业额(成交额),数字越大说明越火爆。
换手率:当天交易的股票占总股数的比例,10% 以上算活跃。就像网红餐厅的翻台率,越高说明人气越旺,但也可能太拥挤(投机性高)。
市值 / 流通市值:市值是公司总价值(股价 × 总股数),流通市值是可交易的股票价值。好比一套 100 平的房子,市值是总价,流通市值是已拿到房产证能出售的部分。
二、交易操作类:买卖动作 “说明书”
这些术语对应实际操作,新手看完就知道下单时在做什么:
建仓 / 清仓:建仓是第一次买某只股票,像给新鱼缸放第一条鱼;清仓是全部卖掉,好比把鱼缸的鱼全捞走。
加仓 / 减仓:加仓是看好行情再买更多,像觉得某款零食好吃又囤货;减仓是先卖一部分落袋为安,好比怕零食过期先吃一半。
止损 / 止盈:止损是亏到预设金额就割肉,比如亏 10% 就卖出,避免更惨;止盈是赚够目标就收手,像钓鱼钓到 5 斤就回家,不贪多。
做 T:当天买卖同一只股票赚差价,比如早上 10 元买、下午 11 元卖,像早市买菜晚市加价卖,适合股价震荡时操作。
打板:在股票涨停时买入,赌第二天继续涨。好比追着买限量球鞋,运气好能加价卖,运气差可能砸手里。
三、市场分析类:判断行情的 “工具包”
这些术语帮你看懂涨跌逻辑,避免盲目跟风:
K 线:记录股价涨跌的蜡烛图,红柱代表涨,绿柱代表跌,像股票的 “心电图”,能看出当天的多空博弈结果。
市盈率(PE)/ 市净率(PB):市盈率是股价除以每股收益,反映 “回本时间”,越低可能越划算;市净率是股价除以每股净资产,适合看重资产公司,好比买二手房时算单价和房屋造价的比例。
多头 / 空头:多头是看涨的人,空头是看跌的人,两者的分歧决定股价波动。就像有人说房价涨、有人说跌,争论越激烈,房价波动越明显。
利多 / 利空:利多是能让股价涨的消息,比如公司赚大钱了;利空是让股价跌的消息,好比公司被处罚了。
北向资金:从香港流入 A 股的外资,被称为 “聪明钱”,因为它们选股往往有参考价值,像外国富豪来扫货,大家愿意跟着买。
四、避坑必备类:新手最容易踩的 “坑”
这些术语对应常见风险,提前看懂能少亏钱:
套牢 / 踏空:套牢是买后股价大跌,卖了亏太多只能硬扛,像买了烂电影票舍不得离场;踏空是没及时买入,股价却涨了,只能眼睁睁看别人赚钱。
涨跌停板:A 股普通股票单日涨跌不能超过 10%,涨停时买不到,跌停时卖不出,像给股价设了 “安全栓”,防止极端波动。
诱多陷阱:庄家假装要涨,骗散户买入后却砸盘下跌。好比微商说 “最后 10 件”,其实仓库堆满山,就等别人接盘。
杠杆:借钱炒股放大收益,但也放大风险。比如用 10 万借 10 万,赚 10% 能拿 2 万,亏 10% 就全没了,像用信用卡炒股,输赢都翻倍。
妖股:短期内暴涨暴跌的股票,脱离公司基本面,像突然爆红的网红,热度来得快去得也快,新手千万别碰。
总结:术语是工具,实用最重要
股票术语不用死记硬背,先搞懂高频使用的 20 个就够起步。记住三个原则:基础术语看行情,操作术语管买卖,分析术语判方向,避坑术语保本金。刚开始可以边看盘边对照,用两次就熟了。毕竟炒股赚钱的核心不是懂多少术语,而是用术语背后的逻辑做好决策~
如果想深入了解某类术语,比如技术分析里的 MACD、龙虎榜,或者交易规则里的集合竞价,随时告诉我,我可以拆解得更细!

作者 youhui_FX

发表回复

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